亚洲欧美综合中文字幕_很黄很污的软件_jizz免费在线观看_精品国产999_欧美黄色视频网

新聞中心

  • Home
  • 從哪一部小說開始,梁羽生再也無法追上金庸,分水嶺正是這部書

從哪一部小說開始,梁羽生再也無法追上金庸,分水嶺正是這部書

2025-03-13 15:57:42 25
?

如果我跟你說,梁羽生和金庸同時代開始創作,兩人你追我趕,互有勝負,而且梁羽生和金庸幾乎勝率五五開,你相信嗎?

肯定不相信,那么,我們現在來給金梁PK做一個總結(從同一時代創作開始,不考慮梁羽生最初的兩部清末小說):

1、書劍恩仇錄PK塞外奇俠傳。

金庸勝。

2、碧血劍PK七劍下天山。

梁羽生勝。

3、射雕英雄傳PK白發魔女傳

金庸勝。

4、雪山飛狐PK萍蹤俠影錄

梁羽生勝。

5、神雕俠侶PK冰川天女傳

金庸勝。

6、飛狐外傳PK散花女俠

梁羽生勝

7、倚天屠龍記PK云海玉弓緣

這一點有爭議,倚天屠龍記更為出名,但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,云海玉弓緣是梁羽生最好的作品,這一局還是算梁羽生勝

8、鴛鴦刀PK還劍奇情錄

都是短篇,鴛鴦刀寫得尤其差,梁羽生勝

9、白馬嘯西風PK冰魄寒光劍

都是短篇,梁羽生勝

10、天龍八部PK狂俠天驕魔女

金庸勝

11、連城訣PK風雷震九州

金庸勝

12、俠客行PK大唐游俠傳

梁羽生勝

13、笑傲江湖PK俠骨丹心

金庸勝

14、越女劍PK飛鳳潛龍

都是短篇,金庸勝

15、鹿鼎記PK游劍江湖

金庸勝

此后,梁羽生還有游劍三部曲,還有廣陵劍,還有武當一劍,但是金庸已經封筆,不玩了。

我們來統計下,金庸和梁羽生的15次比拼,現在我們都知道,金庸是武俠小說第一名,梁羽生肯定比不過他。

但是金庸小說有很明顯的七上八下,長篇小說要比短篇小說要好。

看這15次PK,金庸勝利了8次,梁羽生勝利了7次,相差也不是很多。

我們震驚的是,梁羽生居然還可以在和金庸PK的時候,勝利了7次之多。

回顧下,不是不可能,《七劍下天山》比《碧血劍》好、《萍蹤俠影錄》比》《雪山飛狐》好、《散花女俠》比《飛狐外傳》好、《云海玉弓緣》比《倚天屠龍記》好(這一點存疑)、《還劍奇情錄》比《鴛鴦刀》好、《冰魄寒光劍》比《白馬嘯西風》好、《大唐游俠傳》比《俠客行》好,大家同意嗎?

那么,既然如此,金庸是從什么時候開始把梁羽生甩在身后的呢?

梁羽生是新派武俠的開山祖師,在他開始創作武俠小說一年后,金庸才開始寫作武俠小說,可是今天,金庸儼然成為了全球華人的文化符號,梁羽生卻只是一個普通的武俠作家而已,排名有時甚至不如古龍、溫瑞安、黃易等,這是為何呢?為何梁羽生的小說不如金庸的好?金庸從哪一部作品開始超過了其他武俠作家?

這個問題有不少人討論過,有人說,梁羽生個性比較拘謹,寫的人物比較呆板,情節比較寡淡。也有人說,梁羽生寫的人物大多千篇一律,可是金庸塑造的主角卻是性格各異的。還有人說,梁羽生受到舊式小說的影響較大,正邪觀比較正統,金庸寫的卻一直有比較豐富的正邪觀,魔教也可以是好人,正派也有偽君子。諸如此類。

事實上,1966年,曾經有一個叫做“佟碩之”的人寫過一篇《金庸梁羽生合論》,一直以來,大家覺得這人是他們兩人的主編羅孚,直到后來,才知道這個居然就是梁羽生自己寫的,在這篇文章中,梁羽生也反省了自己文章的諸多不足,同時,也承認金庸比自己寫得好。

那么,金庸到底是從哪一部作品開始封神的,徹底超過了梁羽生,直到現在,他們兩人無論是名氣還是作品銷量,都一個天上一個地下?

甚至到了今天,金庸已經被神話到了二十世紀小說家第四名,僅次于魯迅、沈從文和巴金,而梁羽生只是一個普通的武俠小說家而已,是什么造就兩人如此巨大的差異?

我在看到金庸和梁羽生的創作年表后,突然萌發了比較他們創作年表的沖動,比較后,得出了一個新的結論。

大家看,這是金庸和梁羽生的創作年表,再加上古龍的。

梁羽生自己在文中把自己的小說創作分為三個時期,從處女作《龍虎斗京華》到《江湖三女俠》,這是早期。從《白發魔女傳》到《還劍奇情錄》,這是中期,后面的是后期,不過寫作這篇文章的時候才是1966年,我認為應該從《狂俠天驕魔女》開始,才是后期。

比較之后,我們可以看出,梁羽生創作了兩部小說后,金庸看到武俠小說大有可為,同時被《新晚報》主編羅孚說服,開始寫作《書劍恩仇錄》,金庸的處女座顯然比梁羽生的好,但是如果與同時的《塞外奇俠傳》相比,似乎也相差無幾。

金庸的第二部小說是《碧血劍》,同時梁羽生正在創作的小說是《七劍下天山》,這是梁羽生的代表作,也是他地域比較廣大、情節比較復雜好看的一部了,《碧血劍》顯然比不過《七劍下天山》,連金庸自己都說,《碧血劍》他一直在做修改,改的最累,也是寫的最不好的一部。

也就是說,到1957年,雖然金庸寫作了2年,他還是比不過梁羽生的。

但是到了《射雕英雄傳》就不一樣了,前兩部小說,無論是金庸還是梁羽生,都創作了一年多,射雕英雄傳卻創作了兩年多,29個月,正是這部小說奠定了他武林盟主的地位。

然而,令人吃驚的是,金庸和梁羽生的差距并不是此時拉開的,同時的梁羽生創作了奇譎瑰麗的《白發魔女傳》,這部小說創作了一年,但是從知名度來看,并不弱于金庸,而且這部小說更是武俠小說中第一部女性覺醒的小說,女性作為主角,而不是男主角的附庸而存在,練霓裳算是第一個有獨立人格的女俠。

金庸此后求新求變,參考《羅生門》寫了《雪山飛狐》,這算是一個小品,質量也是不錯的,但是金庸自己也說過,自己的長處在于長篇小說,情節的豐富多變,這種小品是顯示不出其功力的。

如果梁羽生此時在于金庸較勁的話,那么梁羽生要略勝一籌了,此時的梁羽生創作了他的另一座高峰——《萍蹤俠影錄》,以明朝的土木堡作為真實背景,金庸有靖康之變,梁羽生有土木堡,此時應該扯平了,然而,《萍蹤俠影錄》并未創作很長的時間,一年便收尾。

1959年,金庸辦起了《明報》,創作了名著《神雕俠侶》,喜歡的人認為這是奠定金庸小說基調的一本書,“俠之大者為國為民”這句話正是出自這里,不喜歡的人則覺得情愛太多了。同時的梁羽生似乎在于金庸較勁,創作了《冰川天女傳》,同樣描寫了一個不食人間煙火的天女。這個時候,金庸和梁羽生的差距并不大。

金庸的《神雕俠侶》毋庸置疑是成功的,隨后他創作了《雪山飛狐》的續集《飛狐外傳》,這部小說質量上佳,但今天也并非其代表作,同時的梁羽生幾部作品都一般。

1961年,金庸開始創作《倚天屠龍記》,一開始的連載名字叫做《天劍龍刀》,一個很非主流的名字,同時代的梁羽生創作了《女帝奇英傳》,這是武俠小說創作的重要時代,在此之前,武俠小說全部都是以清朝和明朝作為背景的,金庸第一次以宋朝作為背景,此番的背景則是更為冷門的元朝,而梁羽生則第一次以唐朝作為背景,似乎要和梁羽生較勁,有意不拾人牙慧,又似乎唐傳奇太深入人心,金庸一輩子也沒有寫過以唐朝作為背景的小說,最后在《三十三劍客圖》中甚至抄錄了《虬髯客》的原文,覺得“崔顥題詩在上頭”。

隨后,1962年是金庸最為黯淡的一年,金庸創作了《鴛鴦刀》,現在看來,這簡直是一部鬧劇,評價并不高,創作的《白馬嘯西風》也草草收場,這兩部似乎本來就是作為短篇存在的,金庸這一年內外交困,不過大陸的逃港潮最終幫助明報走出困境。

同一年,梁羽生創作了一生中評價最高的代表作《云海玉弓緣》,論情節性和主角塑造,都是梁著第一,這部作品在那一年是壓過金庸的,女主角厲勝男十分光彩,甚至逼著金庸作出了改變,把《倚天屠龍記》的女反派趙敏強行變成了女一號,而原來的女一號周芷若強行變成了女反派,趙敏身上似乎還有著厲勝男的影子,但是金庸寫作技巧明顯更高超,完結后的《倚天屠龍記》也成為其代表作之一,但因為女主角變化的突兀,一直以來進不了金庸作品前四名。

也就是說,一直到1963年,雖然《射雕英雄傳》讓金庸奠定了武林盟主的地位,但要讓他真的脫離武俠小說的范疇而登堂入室,還不至于。他和梁羽生,甚至和司馬翎、諸葛青云、臥龍生、古龍的差距也不是很大。

1963年,是金庸發生質變的一年,他開始創作《天龍八部》,同時梁羽生開始創作《大唐游俠傳》,《大唐游俠傳》也是一部很好看的小說,以安史之亂的真實歷史背景演繹,酷愛金庸小說的張紀中翻拍的唯一一部梁羽生小說就是《大唐游俠傳》。

但是《天龍八部》達到的高峰注定是巨大的,《天龍八部》一直創作了32個月,同時期的梁羽生創作了四部作品,但是這四部加起來也比不上《天龍八部》,如果說,梁羽生能用創作4部的時間好好寫下《大唐游俠傳》,或許是另一個樣子吧。

金庸的摯友倪匡尤其喜愛金庸,他對《天龍八部》的評價是:

《天龍八部》是千百個掀天巨浪,而讀者就浮在汪洋大海的一葉扁舟上。一個巨浪打過來,可以令讀者沉下數十百丈,再一個巨浪掀起,又可以將讀者抬高數十百丈在看《天龍八部》的時候,全然身不由主,隨著書中的人物、情節而起伏。金庸的作品,到了《天龍八部》,又是一個新的巔峰。一個接著一個的巔峰,這是金庸創作力無窮無盡的證明,每一部小說,都有不同的風格,都帶給讀者新的感受。到了《天龍八部》,以為以后,總不能再有了,但是還有更新的巔峰。《天龍八部》的想象力,比《倚天屠龍記》又進了一步。更不受拘束,更放得開,浪漫激情更甚,堪稱是世界小說的杰作。

可以說,這個評價并不過分,梁羽生寫的《金庸梁羽生合論》中評價了金庸的幾個缺點,比如金庸在愛情故事上慣用的題材是一男多女、并不專一,比如金庸小說在詩詞、對聯等方面經常鬧笑話,例如黃蓉唱元曲等等,評價《天龍八部》時,梁羽生說這部小說的神怪色彩太多了,他說:

金庸初期的小說(在《射雕英雄傳》之前),大體上也還是正常武技的描寫,筆下的英雄盡管招數神妙,內功深厚,也還不能算是離譜。到《射雕》之后,則越來越是神怪,其神怪的程度,遠遠超過了梁羽生。《射雕》中的西毒歐陽鋒用頭來走路,手下蛇奴驅趕蛇群從西域來到中原;《神雕俠侶》中的壽木長生功,九陰神功,九陽神功;以至現在《天龍八部》中的什么天上地下唯我獨尊功等都出來了,真是洋洋大觀,就差沒有“白光一道”了。但其中的六脈神劍,能用劍氣殺人,也近乎放飛劍了。

但其實,武功只是手段,俠義才是目的,在這個方面,梁羽生雖然說過寧可無武,不可無俠,終究是拘泥了,沒人在乎蕭峰出場是不是背一個音響放背景音樂,制作激光特效,在乎的是精神內涵。

從此之后,在精神內核的廣度和深度方面,梁羽生是徹底比不上金庸了。

似乎是《天龍八部》耗盡了金庸的才情,此后金庸接連兩部作品都折戟沉沙了,而且和本來就作為短篇的《鴛鴦刀》和《白馬嘯西風》不一樣,這兩部作品金庸是寄予厚望的,甚至本來小說提綱應該是作為長篇小說來寫的,那就是《連城訣》和《俠客行》,現在公認是金庸的二流作品,兩部作品很奇特,一個是現實得令人窒息,一個是玄幻得令人吃驚,似乎應該中和下,都沒有美感,這兩部現在評價的人都不高。

同時代的梁羽生更差,創作了《狂俠天驕魔女》、《鳴鏑風云錄?》、《慧劍心魔》等小說,質量比起其代表作,更差了。

其實梁羽生本來還可以翻盤,無奈,1967年,金庸創作了《笑傲江湖》,如果說,《天龍八部》是以佛教思想的深邃貫穿其中,那么《笑傲江湖》就是以道家思想的浩渺注入的,這部作品的瀟灑前無古人,況且金庸首次嘗試了不寫明歷史背景。

這部小說連載了三年,這三年是金庸正式成神的三年了,梁羽生的《飛鳳潛龍》、《俠骨丹心》和《瀚海雄風》都很一般,甚至炒起了金庸曾經炒過的冷飯了。

倪匡對《笑傲江湖》也是贊不絕口,他說道:

《笑傲江湖》沒有任何歷史背景,純敘江湖上事。金庸特意舍棄了他最擅長的歷史和虛構相揉合的創作方法,表現了他創作上多方面的才能。在一連串的曲折、奸謀之中,逐漸暴露偽君子的面目,解決了正、邪的真正意義,這是一部寫盡人性的小說。

在寫完《金庸梁羽生合論》合論的三年之后,《笑傲江湖》的橫空出世,讓梁羽生的小說徹底趕不上金庸的了。

隨后,金庸雄心勃勃地想把《三十三劍客圖》都寫成小說,但只創作了一部《越女劍》而作罷,隨后,金庸用了35個月的時間創作了《鹿鼎記》,自己開始了反武俠的寫作,倪匡說,《鹿鼎記》不是武俠小說,而是一部反武俠小說,卻是最好的金庸作品,實至名歸。

同時代的梁羽生繼續創作了《游劍江湖》、《風云雷電》、《牧野流星》,其中游劍三部曲是上等之作,但是這一時期其他作品太差。甚至梁羽生已經墮入了原教旨主義了,正邪分的涇渭分明,反派一概武功不堪、頭腦不堪,正派全部臉譜化,《武林三絕》尤其差,只是為了連接宋系列和明系列,最后梁羽生也覺得太差了,是他唯一一部沒能出版的作品。梁羽生知道自己的缺陷,結果為了所謂的創新,又寫了一本以反派作為主角的《風雷震九州》,創下了奇聞,唯一一部反派是主角的武俠小說。梁羽生的作品不僅崩壞了,而且連取書名都不會了,取的一些中二書名,要知道,他可是十年前寫出白發魔女的瀟灑之人啊。

就在梁羽生準備放大招和金庸比的時候,出其不意的是,金庸封筆了,這個江湖不玩了。

梁羽生肯定也受到了打擊,他說過,武俠小說,過了50歲就得封筆,寫不動了,晚年的梁羽生創作的小說都長達40-50個月,三四年的時間,顯然十分吃力了,寫作最后兩部的梁羽生甚至學起了古龍體,好像一個垂垂老矣的歌唱家只能在抖音直播的感覺,令人嘆息

因此,我們現在來給金梁PK做一個總結(從同一時代創作開始,不考慮梁羽生最初的兩部清末小說):

1、書劍恩仇錄PK塞外奇俠傳。

金庸勝。

2、碧血劍PK七劍下天山。

梁羽生勝。

3、射雕英雄傳PK白發魔女傳

金庸勝。

4、雪山飛狐PK萍蹤俠影錄

梁羽生勝。

5、神雕俠侶PK冰川天女傳

金庸勝。

6、飛狐外傳PK散花女俠

梁羽生勝

7、倚天屠龍記PK云海玉弓緣

這一點有爭議,倚天屠龍記更為出名,但不是金庸最好的作品,云海玉弓緣是梁羽生最好的作品,這一局還是算梁羽生勝

8、鴛鴦刀PK還劍奇情錄

都是短篇,鴛鴦刀寫得尤其差,梁羽生勝

9、白馬嘯西風PK冰魄寒光劍

都是短篇,梁羽生勝

10、天龍八部PK狂俠天驕魔女

金庸勝

11、連城訣PK風雷震九州

金庸勝

12、俠客行PK大唐游俠傳

梁羽生勝

13、笑傲江湖PK俠骨丹心

金庸勝

14、越女劍PK飛鳳潛龍

都是短篇,金庸勝

15、鹿鼎記PK游劍江湖

金庸勝

此后,梁羽生還有游劍三部曲,還有廣陵劍,還有武當一劍,但是金庸已經封筆,不玩了。

我們來統計下,金庸和梁羽生的15次比拼,現在我們都知道,金庸是武俠小說第一名,梁羽生肯定比不過他。

但是金庸小說有很明顯的七上八下,長篇小說要比短篇小說要好。

看這15次PK,金庸勝利了8次,梁羽生勝利了7次,相差也不是很多。

但是從《天龍八部》開始,金庸就遠遠把梁羽生甩在了身后,通過《天龍八部》《笑傲江湖》《鹿鼎記》三大名著奠定了江湖地位。

此圖可以看出,金庸確實適合長篇小說,重要的幾部長篇小說,寫作時間都長達2-3年,同時期的梁羽生已經寫作了2-3部,可見與其寫作2、3部小說,不如把一本小說好好寫好。

此后的武林,便是古龍的天下了,經過早期的11部爛作之后,古龍越寫越好,要深究古龍的創作時間是比較難的,只能精確到年份,他寫作一般很快,很少有超過一年的,很多系列小說也分多年寫完,但是四大系列小說:風云第一刀、七種武器、陸小鳳和楚留香都很不錯。在之后,就是溫瑞安的四大名捕、黃易的尋秦記了,時至今日,幾乎沒有武俠了。

在金庸早就開始了武俠的改革,思索了佛教化的《天龍八部》、道教化的《笑傲江湖》、反武俠的《鹿鼎記》之后,梁羽生還在堅持著老的武俠道路,直到和金庸越拉越遠,最終金庸封神,而今天的梁羽生幾乎無人問津了,令人唏噓不已。

因此,金庸真正和梁羽生,以及其他所有武俠作家拉開差距的小說并非《射雕英雄傳》,而是晚期的三部小說:《天龍八部》、《笑傲江湖》與《鹿鼎記》,這也是最值得研究的三部金庸小說,劉煥讀金庸便從這四部作品著手解讀,這便是原因。

哪一部小說開始梁羽生開始落后?

如果現在有幾本武俠小說,你之前完全沒聽說過,請問你會選擇哪一本閱讀?

《飛燕驚龍》、《江湖夜雨十年燈》、《關洛風云錄》、《狂俠天驕魔女》。

可能會看書名會選擇更秀氣的 《飛燕驚龍》,更有江湖味的《江湖夜雨十年燈》,更有歷史氣息的《關洛風云錄》,可是《狂俠天驕魔女》看這個書名一般人并沒有欲望去閱讀,看著像一個三流小說的書名。

如果再告訴你,這部《狂俠天驕魔女》當年可是選擇和《天龍八部》對壘的,你一定更驚訝。

完美真人官网下载

是的,金庸自從開啟武林生涯以來,遭遇兩次大戰,第一次是連載《射雕英雄傳》的時候,張夢還在連載《沉劍飛龍記》,當時這兩部書各有一派粉絲,號稱“龍雕大戰”,如今,不管《沉劍飛龍記》還是張夢還,都無人問津。

另一次大戰則是《狂俠天驕魔女》和《天龍八部》,金庸和梁羽生當時都已經創作了幾個代表作,金庸有射雕三部曲,梁羽生則有天山系列,兩個人的競爭白熱化,到了1964年,同時開始連載這兩部小說,而且都歷時4年之久,字數基本上都是金庸和梁羽生最多的。

金庸小說字數排行:天龍八部154.09萬字、鹿鼎記149.98萬字、倚天屠龍記108.52萬字、射雕英雄傳93.72萬字、神雕俠侶92.9萬字、笑傲江湖92.8萬字、碧血劍48.2萬字、書劍恩仇錄45.38萬字、飛狐外傳30.12萬字、俠客行21.03萬字、連城訣18.25萬字、雪山飛狐8.57萬字、白馬嘯西風5.43萬字、鴛鴦刀3.21萬字、越女劍3.1萬字

梁羽生小說的字數排行:狂俠天驕魔女144.25萬字、鳴鏑風云錄126.35萬字、游劍江湖85.98萬字、牧野流星84.57萬字、風云雷電80.31萬字、廣陵劍80.29萬字、冰河洗劍錄67.1萬字、風雷震九州66.38萬字、瀚海雄風64.43萬字、云海玉弓緣62.7萬字、劍網塵絲62.69萬字、江湖三女俠62.47萬字、龍鳳寶釵緣60.4萬字、俠骨丹心60.29萬字、武當一劍60.16萬字、慧劍心魔55.07萬字、彈指驚雷50.88萬字、冰川天女傳50.4萬字、聯劍風云錄49.1萬字、大唐游俠傳47.58萬字、散花女俠46.41萬字、白發魔女傳41.58萬字、萍蹤俠影錄41.4萬字、七劍下天山40.41萬字、女帝奇英傳39.93萬字、絕塞傳烽錄39.48萬字、幻劍靈旗36.16萬字、武林天驕33.63萬字、武林三絕30.65萬字、龍虎斗京華21.26萬字、草莽龍蛇傳18.62萬字、還劍奇情錄12.74萬字、冰魄寒光劍11.75萬字、塞外奇俠傳9.64萬字、飛鳳潛龍6.33萬字。

可以看出,這兩部作品都是金梁字數最多的作品,對他們的重要性可想而知,這部作品成功了,便可以封神,這部作品敗下陣來,可能就要永遠成為手下敗將了,所以他們對這部作品極為重視。

看創作時間,這兩部作品都創作了四年,但是那四年金庸只寫了《天龍八部》這一部作品,而梁羽生則在扎戲,同時創作了《冰河洗劍錄》和《龍鳳寶釵緣》這兩部作品,可以說集中力量寫一部的話效果更好。

今天說起《天龍八部》可以說是家喻戶曉,可是說起《狂俠天驕魔女》卻無人知曉,其實我最早讀過的一本武俠小說正是《狂俠天驕魔女》,8歲的時候偶爾讀過,只有一本,似乎是到了故事中間了,后來再也沒看過,只是隱約記得里面描寫了一個很美麗的姐姐,但一直找不到是什么書。后來重新閱讀后,才發現,眾里尋他千百度,當年看過的書正是這一本《狂俠天驕魔女》。

但是時至今天,這本《狂俠天驕魔女》永遠無法與《天龍八部》相比了,《天龍八部》的影視劇已經有了十幾部了,《狂俠天驕魔女》只有1988年的一個影視劇,再也無人問津,武俠迷幾乎沒有沒看過《天龍八部》的,但看過這本《狂俠天驕魔女》的人寥寥無幾。

這一本有著許多的問題,正是這些問題,導致這本書不如《天龍八部》,也導致梁羽生無法與金庸相提并論。

大家都學過語文,但并不是每個人都是作家,這是因為初中語文教科書注重的是作文教育,而不是文學教育,這兩者差多了,作文永遠要求不走題,最好寫議論文,四平八穩,而文學卻講究技巧,特別是敘述的文字。

小說的三要素是人物、情節、環境,最重要的并非情節,而是人物,很多網絡小說,動輒幾百萬字,但是一個引人入勝的人物也沒有,全是機械式的闖關游戲,這種小說自然沒有人記得。

在人物塑造上,金庸堪稱高手,他筆下的男主角,性格各異,有外向、靈活到極致的韋小寶,也有駑鈍執著木訥的郭靖,還有優柔寡斷卻富有同情心的張無忌,也有嫉惡如仇敢愛敢恨的楊過,金庸的小說之所以好,大部分因為這些性格各異的男主角。

但金庸在女主角塑造上卻不如男主角那么出彩,這方面梁羽生善于塑造女主角,筆下的女主角不是男主的附庸,各有各的性格,不管是叛逆似火的白發魔女,還是倔強的厲勝男,也各有特色。

可是梁羽生的男主角就沒有那么精彩了,很多人物臉譜化嚴重,看上去就像一個完美的劍客,面目卻模糊不清,缺乏自己的特色。

比如這本書,書名《狂俠天驕魔女》看著像三流小說的,在臺灣出版時改名《挑燈看劍錄》,符合小說的南宋背景,而且詞《破陣子》(醉里挑燈看劍,夢回吹角連營)的作者辛棄疾也在小說中出現。

可是這本書的連載書名真的就叫《狂俠天驕魔女》,這個書名還是比較貼切的,寫了三個人,即狂俠華谷涵、天驕檀羽沖和魔女柳清瑤三個人的故事,還是很貼切。

首先,狂俠的塑造很失敗,這個人物看上去太臉譜化了,第一次出場在第七回:

據劉伯伯說,狂俠華谷涵出現江湖,也不過是這幾年間的事情。

他到處打抱不平,有如神龍之見首不見尾,知道他的姓名的人極少。劉伯伯也是聽得一位老前輩說的,這位老前輩和他有點交情,但亦是只知道他的姓名,不知道他的來歷。”

這就是蓬萊魔女第一次聽到華谷涵這個名字的經過。想不到就是這個華谷涵,現在給她送來了這三樣古怪的禮物!這段往事在她心頭掠過,她不禁又看著這三樣禮物發呆了!正是:

芳心早幻檀郎相,亦狂亦俠亦溫文。

這個人物后來自然是一位大俠,也做了不少好事,可是這個人物怎么看性格都不是很突出,而且描寫矯揉做作,這個人物的塑造上很失敗,而且名字也沒有辨識度,不容易流行。

此人并不出彩不要緊,問題是他還是小說書名中的“狂俠”,這個人的狂看上去只是表面的狂,并沒有“東邪”那種狂放的氣質,這個男主角無疑不出彩。跟三主角的《天龍八部》比,這個人沒有段譽可愛,沒有他性格好。

另一個男主角武林天驕檀羽沖,倒是很出彩,這個人是女真人,文武雙全,還精通音律,武功高強,江湖人稱“武林天驕”,或許太完美了,這人性格上很憂郁,喜歡吟誦李商隱的詩歌《風雨》:

凄涼寶劍篇,羈泊欲窮年。

黃葉仍風雨,青樓自管弦。

新知遭薄俗,舊好隔良緣。

心斷新豐酒,銷愁斗幾千。

他生在金國,卻同情著金國漢人的反金斗爭,和女主角自然有一番糾葛,這個人物很像同時期《天龍八部》中的蕭峰,但是沒有蕭峰那樣更為強烈的身世沖突,所以雖然不少讀者喜愛他,感覺戲劇沖突還是差點,因為他身上沒有那種極其強烈的沖突感,蕭峰先是面臨著身世的沖突,丐幫幫主突然被人發現是契丹人,隨后又被人誤會為殺害恩師的兇手,又失手打死自己所愛的人,這一系列強烈的戲劇沖突讓人目不暇接,一波未平一波又起,反復的拉扯中人們對這個人的感情自然是十分強烈的。

然而,這個檀羽沖卻并沒有,小說中檀羽沖和柳清瑤還是比較曖昧的,可是他們注定不可能在一起,因為檀羽沖是金人,而柳清瑤卻是反金的盟主,以一個女子的身份當上了北五省的武林盟主。柳清瑤的父親柳元宗也支持華谷涵,因為華谷涵是漢人,對于柳清瑤來說,理智上她偏向華谷涵,感情上偏向檀羽沖,最終她選擇了理智,嫁給了華谷涵。檀羽沖的性格描寫也很奇怪,他很多次看到女主角和人斗得狼狽不堪的時候也沒有第一時間相救,到了不得已的時候才出手相助,讓人感覺到男主對于女主并沒有任何的感情,這一點也是描寫十分奇怪的。而且他自卑,從來沒有為愛主動過,可以說這一對的感情比較憋屈。女主角為了理智選擇華谷涵可以說大為損害男女主角的形象了,如果感情都是這么選擇“經濟適用男”,那么所謂成年人童話的武俠小說還有什么造夢美感可言,不等于一出庸俗的情感劇。

再聯想金庸小說中,如果也是這樣選擇理智的伴侶,那么楊過應該選擇郭大俠的女兒郭芙,這樣衣食無憂,可他偏要倔強,偏要乖張,偏要選擇自己的姑姑,偏要和全天下的禮法禮教作斗爭,這樣的楊過,多光彩照人。那樣的檀羽沖,不用說跟蕭峰比了,就跟楊過比,似乎也算不上什么天驕吧,而所謂的狂俠華谷涵如果是這樣一個經濟適用男,為了所謂前途也和柳清瑤在一起,似乎形象也不是很高。

想要這個故事增加張力,那么應該增加檀羽沖在宋金混血中的身份糾結,增加一些被人誤解的橋段,通過這些展現小人物被大歷史洪流裹挾著的無力和脆弱,那么,這個人一定會更加出彩,整部小說也將更加出彩。

后來梁羽生覺得有必要給他加點故事,發揮了一貫的特長——續書,給他寫了一個《武林天驕》,為了不和《狂俠天驕魔女》沖突,后來出書的時候刪掉了《武林天驕》一半的內容。里面說他的母親是岳飛的外孫女,他是宋金混血,這種身份的糾葛讓他踟躇徘徊彷徨,最終江南女子鐘靈秀為了他而死。這樣一補充,這個人更立體了,不過梁羽生喜歡為一個故事寫幾本書,如果這兩本書能融合在一起,或許更好。

但總的來說,這個人物還是不如蕭峰精彩,主角的失敗影響了整部小說的成敗。

如果再回到小說本身來看,這個故事比較精彩的,一如梁羽生擅長塑造的,是女主角——柳清瑤,即小說標題所說的魔女。

正如梁羽生善于寫女人,尤其是有性情的女人,柳清瑤是梁書中最著名的女性角色之一,她有一個響亮的外號“蓬萊魔女”,但她并不是什么大魔頭,這只是一個嚇唬人的外號,小說第三回她出場了,和一開始的人物耿照有了照面:

這晚正是十五,月亮又大又圓,只見一隊少女,前面四人手持山玉拂塵,后面四人提著碧紗燈籠,前呼后擁,左右分列,擁著一位美若天仙的少女,緩步走出樹林。這少女披著一襲白紗輕羅,氣韻淡雅,體態輕盈,目如秋水,長眉入鬢,緩綴而來,儼如洛水仙姬,微步凌波,降臨塵世。連清波本來也長得十分美貌,但在這少女容光映照之下,竟顯得似是庸脂俗粉了。

耿照明知這少女定然就是那心狠手辣的什么“蓬萊魔女”,但在這剎那之間,也不禁目眩神搖,自慚形穢,暗暗贊了一句:“好一個天仙化人!”

在這一回,本書重要的三姐妹赫連姐妹中的赫連清波也已經出場,第二回描寫她的長相是“杏黃衫兒,紅綢束腰,鳳髻鎮發,長眉入鬢體態輕盈,竟是一個美艷非凡的少女”,她亦正亦邪,可能本來小說的魔女是以她為設計的,但最終還是設定柳清瑤為魔女,而赫連清波的妹妹赫連清云雖然是赫連清波的妹妹,卻性情溫和,愛檀羽沖愛的卑微,甘愿做他背后的女人,最終檀羽沖選擇了赫連清云,更損害了這位天驕的形象,似乎是被柳清瑤拒絕后的次要選擇一樣。

柳清瑤在這部書中太過于理性和承擔,按照占星學,應該是天秤座的吧,少了不少可愛,比如選擇伴侶選擇最適宜的狂俠華谷涵,又比如她總是幫助他人,解救耿照、秦弄玉。而且她還組織義軍抗金,可以說這樣一個人活得太辛苦,而且寫這部書的時候正值文鞷時期,柳清瑤不像江湖人物,倒像革命女戰士,經常革命口號般大義凜然,這些也給這個人物減分不少。

小說第二十九回寫道:

蓬萊魔女精神陡振,打消了自殺的念頭,心道:“人言南宋積弱,兵疲將寡,不堪一戰,但看這隊水師,軍容之盛,卻也不弱于金虜!”蓬萊魔女不懂戰術,但看這隊戰船已對金國的水師采取了包圍態勢,兩翼包抄,越迫越近,金國的船只隊形已亂。

蓬萊魔女心頭沉重,暗自尋思:“朝廷到了這樣緊急的關頭,還不思振作,反而對精忠報國的前敵將領諸多掣肘,當真是可嘆可恨!好在小朝廷雖然腐敗,百姓們卻都是好樣的。保家衛國,也只有靠老百姓自己的力量了。”

看上去她是一個“俠之大者為國為民”的大俠女,還憂國憂民,后面她果然做了一系列大事。

第五十八回寫道:

武林大驕知道蓬萊魔女已經脫離險地,心上放下了一塊石頭,遂縱聲笑道:“完顏亮,你連一個女子都奈何不得,還做什么吞并江南,統一天下的春秋大夢?你要殺我,我讓你殺好了。我是金國的大好男兒,恨的只是暴君,我決不與本國弟兄拼命。嘿,嘿,你殺了我,我也不過在黃泉路上先走一步而已,只伯你將來的下場,比我還更不如!”說罷,哈哈一笑,停止抵抗,柬手就擒。

完顏亮怒極氣極,說道:“你求速死,朕偏不如你心愿!你敢小看我,好呀,我就留著你謾慢折磨,叫你親眼看到朕‘立馬吳山第一峰’之后,再挖掉你的眼珠,叫你求生不得,求死不能,今生今世,永遠做個賤奴!”

蓬萊魔女已經翻過了這座山頭,但武林天驕的話語,隨風吹送,她還是隱約可聞,不禁心中痛如刀割。柳元宗知道女兒的心情,低聲勸慰她道:“瑤兒,你要記住你肩負的重擔!只有打贏了這一場仗,徹底擊敗了完顏亮,這才是救了宋國的百姓,也救了金國的百姓。也只有這樣,才是報答了檀羽沖救命之恩。”

從哪一部小說開始,梁羽生再也無法追上金庸,分水嶺正是這部書

蓬萊魔女吞下了眼淚,說道:“孩兒理會的。”但她雖然懂得這個道理,悲痛仍是不易消除,心中想道:“檀羽沖舍身救我,我卻不能救他。今生今世,只怕是永遠不能報答他了。”

她因距離太遠,完顏亮后來說的那段話,她沒有聽見,只道武林天驕落在完顏亮的手中,已是必死無疑。

背后忽地傳來一陣吶喊聲,原來是有一班武士,兀自想擒住蓬萊魔女領功,緊緊追來。

可是這里的蓬萊魔女,還只是想報答檀羽沖的恩情,但之前小說中明明就說她已經對其動了心,這里只有恩情,卻沒有感情,這人未免冷血且平面化了。這樣一個人物有點假大空了。

說到底還是這個人太正了,她扶危助難、行俠仗義、領導抗金、樂于助人、平易近人、善解人意,但唯獨沒有寫她的彷徨、脆弱、徘徊,這樣一個人又落入樣板戲的窠臼了,并不真實。看著不像一個江湖女子,可能受了當時工農兵至上的影響,故意往魯直塑造,像一個文鞷時期的女戰士般大義凜然。

而且對于她的感情也很突兀,缺少一些有效的過渡,柳清瑤根本沒有見過華谷涵,華谷涵僅僅因為認識柳的師傅和父親,就對她有愛慕之心。柳清瑤才見過一次檀羽沖,就開始腦補自己在華谷涵和檀羽沖之間要怎么選擇了,足可見非常的自戀,這又和之前大義凜然的革命形象相矛盾,總的來說,這個本應該光彩照人的女主角沒有寫好。

難怪有人說,柳清瑤這個人并不討喜,因為她太完美太能干了,作為一個女強人,近乎一個完人,讓人愛不起來,只有山洞的縫隙才能透進陽光,只有一個人的脆弱才能顯出她的可愛,這點她沒有。

同樣,這部小說的反派人物公孫奇雖然也是壞得可以,但是壞得簡單臉譜化,沒有層次,也是少了些魅力。

因此,這部小說的第一個問題就在于人物塑造上,可惜了這幾個本來可以更出彩的人物。

這部小說的第二個問題就在于情節,說情節之前,我先舉一個例子,中國電影《上甘嶺》當時要播放一個插曲,反映保家衛國的精神,當時的作詞者喬羽并沒有去寫戰爭的慘烈和宏大,而是選擇了側面描寫,寫了那首著名的《一條大河》:

一條大河波浪寬,風吹稻花香兩岸,我家就在岸上住,聽慣了艄公的號子,看慣了船上的白帆,姑娘好像花兒一樣,小伙兒心胸多寬廣,為了開辟新天地,喚醒了沉睡的高山,讓那河流改變了模樣。

這正是一種側面描寫和具象化,正如古代描寫美女羅敷的《陌上桑》中寫的:

行者見羅敷,下擔捋髭須。少年見羅敷,脫帽著帩頭。耕者忘其犁,鋤者忘其鋤。來歸相怨怒,但坐觀羅敷。

可是這部小說中的側面描寫并不是很多,更多的都是一些正面的描寫,梁羽生一直被人詬病的是情節平淡,這部書也開始為了離奇的情節而離奇,柳清瑤的金雞嶺寨子、桑家堡奇遇、柳清瑤探尋身世、赫連姐妹的串場與好壞莫辯這些都很離奇,可是梁羽生恰恰沒有花更多筆墨去寫南宋。為何金國要抗金,如果金國很好,或者金國和南宋一樣,金國的人為何要去抗金呢?可是這部小說并沒有花太多筆墨去描寫南宋生活的富庶,都說海陵王完顏亮讀了柳永的“三秋桂子十里荷花”萌發了侵宋之心,可是這部小說光描寫海陵王了,應該多花點筆墨描寫三秋桂子十里荷花。

情節上,這本書的時間背景選擇在了著名的采石磯之戰,這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,也是一場著名的戰爭,但是到了小說中段的時候,這場戰役就結束了,體現出了梁羽生駕馭不了這種百萬字超長篇的能力。這樣的安排不好,而且浪費了檀羽沖的人設,像《天龍八部》中蕭峰為了祖籍遼朝侵宋而自殺,迸發出了小說最高潮一樣,筆者斗膽一改,想這部小說如果這么設計,更好:

檀羽沖和柳清瑤相遇,檀羽沖雖然是金人,卻有一半漢人血統,更加同情柳清瑤領導的抗金山寨,柳清瑤最終和華谷涵一起領導了抗金戰役,而檀羽沖卻被海陵王派去鎮壓他們,檀羽沖幾次放走了他們,最終海陵王設計征繳了北方抗金力量,他們轉戰江南,最終在采石磯之戰中,北方抗金力量參加了南宋軍隊的抵抗,發現金人的統帥正是被脅迫的檀羽沖,昔日戀人如今陣中對壘...

如果把采石磯之戰這個高潮留到最后的話,可能整部小說會更加迸發出震懾人心的力量,國家、民族、愛人、人性,都將爆發激烈的沖突,這個人物更光彩,而且未必需要最終的大團圓結局,蕭峰那樣的悲劇結果更震撼。

所以,梁羽生后來還要找補,又給檀羽沖寫了一本《武林天驕》,卻因為和《狂俠天驕魔女》情節沖突被刪除了一大半,可以說是悲慘。

況且小說可以沒有主題思想,但是一定要有一個立意,正如我之前說的,小說的情節可以決定一部作品的下限,那么立意決定了一部作品的上限。《笑傲江湖》中體現出了道家的思想,《天龍八部》中則處處可見佛家悲天憫人、眾生皆苦的思想,這些因為融入了豐富的思想成為至今被人討論的名著。這部《狂俠天驕魔女》則淺了點,沒有融入這些思想性的東西,也是給小說打了一個折扣,不得不說是一個遺憾。

因此,這部小說當時敗下陣來,比不過《天龍八部》就不足為奇了。

正是從《天龍八部》開始,金庸遠遠甩開了梁羽生,梁羽生再也追不上金庸了,可惜。

但即便如此,我還是推薦這部書,當然這本書本可以更好,成為梁羽生比肩金庸、地位更上一層樓的巔峰之作,一味想著與金庸一爭長短的梁羽生卻從這部作品開始走了下坡路,想到這里,不由得叫人更為嘆息。

發表評論